1 公共选择理论
1.1 起源
20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信奉一个完全竞争、由市场自动调节来使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世界。然而,30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打破了“市场万能”的信条。由此,主张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实行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兴起,并成功挽救资本主义于经济危机中。所以二战后三十年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了干预主义政策。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增强,政府干预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日益显露,政府财政赤字与日俱增,政府开支大量落入特殊利益集团的私囊,社会福利计划相继失败,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公共选择理论由此建立,目的是揭示“政府失败”并试图克服政府干预的缺陷。
1.2 分析
决定人们相互交换关系得以建立的根本因素就是个人利益,即便是在政治市场中也一样,一切政治行为都以个人的成本-收益计算为基础。也就是说,政府的政策制定者(政治家、行政官员们)等都是理性经济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公民作为选民也是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计算,投出自己的选票。然而,作为普通大众的公民往往无法支付高昂的政治信息成本。这样就导致了选民做出“理性的无知”的投票。这样,政府往往被代表特殊利益集团的政策制定者操作,由此滋长了种种弊端,从而背离公共利益代理人的角色。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政治市场中的人们,其活动受到经济理性原则(即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驱使,因此,有个人组成的国家或政府不应被看成是以服务大众利益为目的的。
1.3 概念
公共选择
,就是指人们通过民主决策的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是把私人的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机制),是利用非市场决策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配置。所以说,公共选择在本质上,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政府决策行为的研究,使政府缺陷尽可能降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以政治市场领域和谐运转去弥补经济市场不足的目的。
2 政府理论
2.1 政府失败论
政府失败论是用经济学方法来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所谓政府失败
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追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预算上出现偏差、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或理论上那样有效。
布坎南对政府干预行为局限性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 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表现为政府执行政策的效率不高,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原因在于:①缺乏竞争压力,官僚机构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官员不会因为工作效率地下而被解雇;②没有降低成本的利益机制,政府部门对财政拨款肆意挥霍造次资源浪费,且官员的目标并非利益最大化而是规模最大化,他们倾向于扩大势力范围,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③缺乏监督信息。在公民监督行政运作时,由于行政的垄断性,监督信息也由行政部门提供,这就致使行政监督失去效力,导致行政效率难以提升。
- 政府的扩张。政府扩张表现在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支出的不断扩大。究其缘由,布坎南指出,官员作为一个利益最大化者,他们总是希望不断扩大机构规模、增加其层次、扩大其权力,以相应提高自己在机构中的地位;同时,他们也会制定更多的规章制度,增加自己的俸禄和享受。结果导致政府部门不断扩张,行政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 政府的寻租活动。
寻租活动
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在政府中,寻租活动往往发生在政府官员运用自己的职权来换取经济利润,表现在各项决策以公共利益为解释却为某些利益集团服务。寻租活动导致“政府失败”,因为寻租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的无效配置。 - 公共政策失误。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基本手段。公共政策失误的原因在于:①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公共利益(阿罗不可能定理),因此围绕公共利益而制定政策是不可能的;② 即便真的存在公共利益,而现有代议制中,往往是少数服从多数,那么少数人的利益就会被漠视;③决无论是选民还是政治家的决策信息都不完全,大部分公共政策都是信息不充分的前提下做出的,因此容易导致决策失误;④选民的短见效应使得他们只顾眼前利益,所选的政治家则会做出长远看来弊大于利的政策;⑤选民的无知,往往很多人选择搭便车而不投票,这样产生的公共政策绝对不是代表全体公民利益的。
2.2 救治政府失败的建议
公共选择理论家们也提出了补救“政府失败”的具体建议:
(1)限制国家权力的增长。
- 创立一种新的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多数投票法则并不是最佳的,因为它并没有考虑到个人偏好的程度。公共选择理论建议引入“需求显示法”可以使所有参与集体选择的个体都有充分的激励,说出他对某一公共物品的真实需求状况,从而最大限度的求出投票者的实际偏好结构。
- 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制的运转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只有在政府内部建立起竞争机制,才可以消除政府低效率的最大障碍。并且引入利润动机,允许政府部门对节省成本的财政剩余具有自主处理权。此外,精简机构,将一些公共服务移给私人营利性机构生产,政府只负责掌舵。最后,加强监督,防止官僚腐败滋生。
- 进行宪制改革。公共选择理论认为,要克服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根本是要在宪制上做文章。也就是说对政府政治过程进行改革,明确政策制定所需的规则和程序,从而使政策方案更合理,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
(2)减少福利国家的浪费。
- 财政立宪。在立宪角度就规定好财政体制的税收与支出两个方面的决策方法、运行规则及结构。一旦确定就要求相对稳定。
- 税制选择。税制是国家财政制度的核心问题,一旦选定则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作用,合理的税收结构应该包括通行税、累进税、间接税。
- 平衡预算。布坎南主张保持预算平衡,并主张以宪法的形式确保其实现。
- 税收支出的限制。政府活动的支出依赖于赋税,因此,对政府的税收和支出加以约束就等于从根本上限制了政府的行为框架,可以抑制政府的过度增长或机构膨胀。
- 货币政策。布坎南同样建议以立宪形式稳定货币政策,主张货币供给要按规则确定而不是随意决定,要相对稳定而不是随机变动。
总之,公共选择理论主张对政府机构进行市场导向性改革,如大力引进竞争与效益机制,减少国家干预,尽可能发挥市场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削弱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同时,公共选择理论主张从现行体制上寻找公共效率低的原因,应确立一种规范和程序,减少政府失败。
3 对中国的启示
3.1 评论
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了传统经济理论长期忽视的政治过程,研究了非市场配置的公共物品的产生过程。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经济-政府过程的经济学分析,寻找当代西方国家所面临的政府赤字、通货膨胀、高失业率、政府机构膨胀、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原因与对策。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在经济领域,而在于政治过程。为了走出困境,应该改革现有政治制度,提出更民主的政治技术;放弃凯恩斯主义,取消国家干预,恢复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政策。
然而,公共选择理论维护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的观点并不正确。事实上,自由市场的弊端已被历次经济危机证实,政府的干预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的缺陷。关键的问题应该是,政府如何干预市场,如何把政府和市场适度地结合。
3.2 启示
反观我国政治过程中的弊端如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职权不清、行政效率低下,腐败问题也有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中得到启示:
1.转变观念,摈弃传统计划经济下“政府万能”的神话,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适度干预的问题。
2.建立和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治与行政体制,加快政府只能转变。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干预,规范政府行为。
3.进行市场化的政府改革,引入市场因素。
4.加强依法行政,实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加强监督制度的建设。
最后
写这篇博文,主要是我对公共选择理论的梳理、总结与进一步认识。公共选择理论是一次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它指明了政策制定者的经济学行为将对公共物品的生产产生影响,观察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很多项目招标的例子,足以反映公共选择理论指出的问题。它确实能引起我们对我们国家很多事物的反思。和此前一样,本博文是对复旦大学竺乾威老师的《公共行政理论》一书第十九章的整理,这本书让我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真希望我是在本科阶段就遇到它并且熟悉它。岁月匆匆,公共政策这条路,小白会一直走下去,感谢家人和朋友,感谢生命。珍惜对生活依然充满热情的自己。(*^__^*)